4月10日,复旦大学文化校历“哲学学科周”系列活动中法文化年特别展览——笨笃画展“浩海无碑林”在复旦大学开展。 此次展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魏明德教授所创作的六十余件作品构成,呈现了法国哲思与中国水墨的相互碰撞。 ![]() “如果说展出画作有什么特点的话,我会说它描绘的是自我的多样性。”在魏明德看来,每个作品都是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自我具有多元性,包括难过、愉快,或是正在探索等不同状态。 1987年,魏明德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魏明德喜欢上了中国画,从此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创作。“无论是书法还是中国画,一笔画完你就不可以改变,这能反映出你当时的动作,也是我之所以能画出事物变化过程的原因。”在魏明德看来,相比能一笔笔不断修改的油画,强调“一笔画”的中国画更能够捕捉创作者内心微妙的变化。 在用色方面,黑色是他最常用的颜色,“传统的中国画以黑为主,道家说‘五色令人目盲’,黑色里面其实包括所有颜色。”但他也欣赏色彩丰富的敦煌壁画和民间水墨画,“我很喜欢其中的变化。” |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品牌广告
今日关注
热门文章